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正文

金梓才,红色教育传承者与投资界“轮动健将”的跨界人生

导语:金梓才,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硕士,拥有14年的证券从业经验和10年的基金管理经验。他的职业生涯始于华泰资管,担任投资经理助理,随后在信诚基金担任TMT行业高级研究员。2014年8月,金梓才加入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基金投资部...

金梓才,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硕士,拥有14年的证券从业经验和10年的基金管理经验。他的职业生涯始于华泰资管,担任投资经理助理,随后在信诚基金担任TMT行业高级研究员。2014年8月,金梓才加入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基金投资部基金经理、副总监、副总监(主持工作)、总监、公司总经理助理。现任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权益投资总监、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

金梓才在基金管理方面表现出色,管理基金总规模达到58.62亿元,平均年化收益率为 10.70%。他被誉为财通基金权益投资领军人,擅长择时选股,捕捉确定性机会。金梓才的投资理念强调安全边际,注重与优秀公司站在一起。他在科技、消费、周期等多个领域都有深入研究和投资经验,是市场上典型的“全天候投资猎手”。

金梓才目前管理的基金包括财通价值动量、财通成长优选、财通匠心优选等多只基金,其中财通价值动量是他管理的首只基金,也是管理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基金,最能反映他的投资风格。在2023年9月22日,金梓才升任财通基金副总经理你知道吗?在金融圈里,有个名叫金梓才的大咖,最近可是风头无两呢!他不仅是个投资高手,还是个红色文化的传承者,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位多才多艺的“金老师”。

投资界的“轮动健将”

金梓才,这个名字在财通基金圈里可是响当当的。他有着13年的证券从业经历,从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经理助理到信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TMT行业高级研究员,再到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兼基金投资部总监,金梓才的投资生涯可谓是丰富多彩。

2014年,金梓才正式加入财通基金,同年11月19日,他接手了财通价值动量A,这一管就是十年。十年间,他带领这支基金实现了319.29%的回报,年化回报率高达15.39%,这在沪深300指数同期涨幅仅为56.48%的情况下,可谓是投资界的佼佼者。

金梓才的投资风格独具特色,他擅长行业轮动,善于把握市场热点板块。他的基金净值波动性较大,但这也正是他敢于重仓、敢于冒险的体现。有基民调侃说:“买金梓才的基金就像吃一盒巧克力糖,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红色文化的传承者

别看金梓才在投资界风生水起,他可是个红色文化的传承者。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云南大学优秀校友,金梓才对中国革命精神、红色文化有着深厚的造诣。

他曾说:“要弘扬红色文化,首先要亲身体验这种文化。”为了深入了解红色文化,金梓才曾多次走进延安,在党的旧址里认真观察、仔细聆听,感受那股充满正义、道义、理想主义的气息。他还曾沿着工农红军长征路线跋涉,去感受那些铁军涉过的河、攀过的山,感知他们身上那种为民族主义、为中国的革命大业而奋斗的精神、力量和纯真。

金梓才认为,红色文化不仅包括了伟大的思想、革命的策略、民族团结的情感、劳动英雄的精神,更是一种文化意识和世界观,是关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自由,是反对自私、利己、齐心协力为全民谋利益的文化。

从“科技猎手”到“行业轮动健将”

金梓才的投资之路始于科技板块,早期在TMT投资中积累了一定经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他的投资框架逐渐偏向行业轮动策略体系。

他曾表示:“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我的投资风格逐渐趋于轮动,并多次踩准不同行业的拐点机会。”从食品饮料、5G概念的通讯领域、消费电子及半导体等行业,到周期股中的化工、钢铁等,金梓才的投资版图不断扩大。

在金梓才看来,投资是对世界的认知,每个基金经理做投资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都是在不断地认知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考虑问题会更加全面,个人的投资框架和方法论也逐渐完成进化和迭代。

拥抱变化,初心不改

金梓才的投资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曾经历过市场起伏的变化、行业轮动的挑战。他始终保持着对投资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他曾说:“拥抱变化,但初心不改。我们希望尽量适应各种宏观环境和市场风格,通过行业轮动,力争在不同阶段具备战胜市场的能力,对投资者和收益负责,这也是我们做投资的初衷。”

金梓才,这位投资界的“轮动健将”,红色文化的传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拥抱变化,初心不改”的投资理念。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在投资领域发光发热,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高速公路堵车,原因与对策 下一篇:c000021a unknown hard error,蓝屏故障代码c000021a unknown hard error的应对策略